對于外界聲音的臨摹是人類的本能和習慣,觀察嬰?的?牙學語,我們能夠看到擬聲行為的初始發生,?由此,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聲音成為我們表達自身情感的第一種方式。然而,?緣于?類在接受聽覺信息時的被動與脆弱,聲與音,長久以來只是敘事表達的陪襯。
這一天,我們不?閉上眼聆聽,就能真實地看到自?的音景——憑借來自周勇頡先生的聲音打印機。這不僅僅是一個轉化感官、“從無到有”的裝置,它促使著一種關于聲音的思想與感受在人們的感官中生根。?這,正是ATA空間在藝術領域?牙學語發出的第一個聲音。藝術?于欣賞,也?于溝通,我們樂于看到?們被藝術本身震撼,更樂意看到?們被藝術所蘊含的情感所打動,?感同身受的最好方式,不妨就是參與其中,所以,ATA空間以周勇頡先生的互動展覽“聲音打印機”作為空間開幕的首個展覽。
讓聲音不再虛無縹緲,變得可視化可觸摸
“我想改變一下聲音的狀態,使其可視化”
周勇頡,一個活躍于當代新媒介藝術的80后藝術家。
2014年前后,周勇頡創作了一系列戴著眼鏡看油畫的作品,他希望改變傳統油畫的觀看方式和呈現效果,借用紅藍視差眼鏡這個已被大眾廣為接受的技術應用,去嚴肅調侃一下油畫這一存在了近千年的創作媒介,企圖使平面油畫真正達到視覺立體效果。
2017年,周勇頡帶來新的“調侃語言”——聲音打印機,希望探索另一種感知的屬性變化,即聽覺可視化。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聲音是我們表達自身情感的一種方式,但始終存在于聽覺中,從未有人真正看見過聲音。因此,周勇頡希望通過這一次,改變人們對聲音感官功能的感知體驗。
四腳著地的貓+黃油落地的面包=?
有人說,不管從多高掉下來的貓一定是四腳著地,而墨菲定律里的面包總是沾著黃油的一面先著地。就像崇尚情緒表達的藝術與客觀嚴謹的科技,那么當綁著黃油面包的貓從高處落下,究竟呈現出怎樣的結果呢?
藝術家本人并非技術研發出身,在創造作品過程中,對于如何協調聲音的波形可視化同時又不失去其藝術性頗費了一番功夫。黃油貓小組便是協助其實現理念的技術伙伴。
在項目籌備期間,周勇頡和黃油貓小組一次次重置邏輯突破打印技術的限制,終于演化成了展覽現場的聲音模型。
好奇如何將聲音轉化成實物的愛好者,不妨來現場親眼看看藝術家的創作手稿,它將會告訴你答案。
藝術家手稿及籌備花絮
藝術家手稿及籌備花絮
藝術家手稿及籌備花絮
開幕現場
開幕現場
效果圖